光伏测试网论坛-光伏故事(7):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光伏人笑笑谈光伏|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 " /> " />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查看: 10634|回复: 1

光伏故事(7):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

好友

1507

积分

solartest 发表于 2014-12-28 15: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一个“新首富”出现时,人们往往会想到两个问题:他到底有多少钱?这些钱是怎么来的?2014年5月,一份“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把李河君推上了中国“新首富”的位置。传说中李河君有“870亿元身家”,这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起初,李河君对此选择了沉默,两个月后,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终于开口了:“千万别把首富这事太当真。”


为信念坚持8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广东人似乎天生就会做生意。身为广东人,李河君也非常符合人们的这种印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河君还在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读大二时,就领着30多个同学在学校的食堂门口卖了3天胶卷,然后大家一顿饭吃光了挣来的12元钱。多年后,李河君把那12元钱称为自己的“第一桶金”,“我没给别人打过一天工,整天就想着怎么自己干。”

       1988年,李河君完成了在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本科学业,留在学校读研究生。不过,他这时根本静不下心来,满脑子想着怎么赚钱。导师的去世更促使他研究生没毕业就直接下海了:“启动资金是我向系里一位教授借的,5万,当时可是大数目。我说想创业,他就真敢借给我,结果不到3个月全折腾光了。”为了还老师的钱,李河君决定什么赚钱做什么。1994年,李河君成立了汉能控股集团。

       “1994年以前我是什么都做,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做贸易,做矿泉水……但时间都很短,前后加起来也就3年多,完成资本积累之后就开始做主业了。”李河君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回忆说。

       李河君所说的主业就是水电站。1994年,在一位搞金融的同学建议下,李河君花1000多万元收购了家乡河源一座装机容量只有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他此举真正目的是把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拥有一个实业。在这个过程中,李河君发现水电是一个不错的行业。因此,他在之后的几年里继续在广东、青海、浙江、广西等地收购或新建小水电站。2002年,云南省政府希望引入民间资本开发水电站,李河君看准机会,从云南省政府手中签下了8座水电站中的6座。

       但国家发改委没有批准这个项目。“1971年,国家开工兴建葛洲坝工程,倾全国财力,直到1988年才全部竣工。我们一个民营企业,要建一个比葛洲坝还大的工程,根本没人相信。当时国家发改委也觉得我干不了,就没有核准。”

       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一压就是5年,李河君一度还将国家发改委告上了法庭。“后来,国务院的一位领导说应该给民营企业一个机会,这样才能干起来。”最终,这6座水电站中的5座给了国有能源企业,而李河君得到了最后、也是资源最好的一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建设投资将近200亿元的金安桥水电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建设周期长达8年,高峰时每天要投入1000万元。为了筹钱,汉能一个一个地出售前些年建设的优质水电站,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的价格收购,已经并网发电。当时中国的金融、房地产市场正风生水起,很多人劝我把金安桥项目卖掉,去市场上赚快钱、赚大钱。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也找到我,给金安桥项目开出了很诱人的价格,但我都拒绝了。当时的我似乎不是为了一个300万千瓦的电站在坚持,而是为了某种信念在战斗了。现在回头看看,这种信念也许就是清洁能源。”李河君说。

       建成后的金安桥水电站装机容量比葛洲坝大10%,比美国胡佛大坝大30%。金安桥水电站现在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为汉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薄膜可以改变世界”

       现在,李河君经常对人说:“汉能2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清洁能源,也就是水电、风电和太阳能。”但人们很难想象,就在5年前,李河君和太阳能行业还没有一点关系。

       2006年,李河君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成立了新能源商会。当他得知光伏发电成本是每度电3元钱时,还曾嘲笑过做光伏的同行:“我们搞水电,每度电的成本才1角钱,你们做光伏这么贵,搞到什么年月才能做大啊?”那时,李河君根本不看好光伏产业。但随着对光伏了解的深入,他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最初很多人预测,光伏发电每度电的成本从3元钱降到1元钱需要30年。实际上,到2011年时,3年左右成本已经低于1元了。此外,每度电5角钱的发电成本也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低于这个价格,就意味着可以平价上网了。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降到5角钱需要50年,结果只用了五六年。”李河君说。

       就在李河君观察了很久,打算进军光伏行业时,他受到了公司内部一些人的反对。人们不明白,他为什么放着利润很高的水电不顾,却把精力投入到了未必能赚多少钱的光伏领域。更让人们没想到的是,李河君没有选择当时在光伏产业占主流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而选择了很少有人涉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很多人觉得汉能即使要做光伏,只要做晶硅、挣快钱也就足够了。李河君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

       李河君觉得,老盯着钱的人,一定挣不到大钱。我自己总结,挣大钱就是一句话:为理想、为信念而奋斗的人,会很走运,因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你克服很多困难。人不是有了大钱才能做大事,钱到了一定层面就是个工具而已。对于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而是用财富来做大事。汉能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因为汉能这群外人眼里的“狂人”坚信,清洁能源可以改变世界。

       很多企业家都有类似的理念,甚至是疯狂的偏执,但最终还是失败了。难道汉能人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其实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可能是因为汉能有强烈的使命感,所以运气也更好一些。大部分低成本运行的企业仅仅是为了生存,成本高一点的企业经常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付出最高成本的企业都是在为理想而奋斗。

       汉能相信用薄膜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能源和电力格局,彻底颠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汉能也相信,人类未来能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就是叶绿素。汉能的高管里有6个外籍人士,德国人、瑞士人、美国人都有,他们都相信汉能的事业非常有意义。汉能为共同的信仰而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汉能人都是疯子。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煤炭替代了木材;第二次是石油替代了煤炭;现在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太阳能替代石油。同时,伴随着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大国的崛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第二次是美国,第三次可能就会轮到中国了。所以李河君才写了一本名叫《中国领先一把》的书,详细讲了这个观点。

投资300亿做薄膜发电

       汉能的事业发展给李河君带来了“首富”的头衔。李河君总觉得首富这个事千万别太当真,其本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个说法。但是,如果汉能做的事能让国家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加入,让大家觉得新能源好,让财富往新能源方面转移,这才是好事。

       人们印象中,光伏行业就是晶硅,而且眼下算不上景气。但汉能强调薄膜,晶硅和薄膜到底有多大差别?在李河君眼里,晶硅光伏和薄膜光伏的区别,通俗来讲就是黑白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关系,或者说是“大哥大”跟苹果手机的关系。现在光伏行业的主流是“黑白电视”,也就是晶硅光伏。但是汉能坚信三五年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提薄膜了。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情况,汉能就总要解释。所以,现在汉能用一个新词,叫薄膜发电,不再和光伏混在一起说了。

       有能源专家认为,薄膜太阳能行业不可能诞生首富,并推断在汉能的盈利中,主要部分并非来自光伏产业。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现在汉能的盈利主要来自水电,但发展重心是薄膜行业。汉能的产业结构就是水电和薄膜发电并重,并且用前者支持后者。水电行业我们一直在慢慢地做,发展持续性强,也比较稳定,但在汉能未来的财富构成中,薄膜行业肯定会越来越重要。明年水电和薄膜的比重很可能会持平,后年薄膜的比重就反超水电了。

       尽管这么说,中国的光伏企业家很少有人做薄膜行业。

       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发电有所谓的双门槛,即需要高技术、高资金。能拿出十几亿的人或许不少,但同时还有核心技术,就很不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懂这个行业,也很难有做下去的决心。比如说,汉能单在技术并购上就花了300亿元。王健林绝不敢拿出300亿来做自己不了解的薄膜发电,就像我也不敢拿300亿来做房地产一样。

       李河君并非不知道风险,一个企业家做战略决策时,一定要对这个行业非常清楚。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最坏的情况出现时,自己是否承受得了。汉能在水电领域有稳定的现金流,如果这300亿真的赔了,就当汉能水电5年没发电,或许这真是汉能敢做出这种决策的底气。

       国外企业往往有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汉能也同样有自主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是汉能的根本,汉能生存的奥秘在于技术永远领先。汉能有自主研发能力,但还需要继续加强。正因如此,汉能除了商务团队,还有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他们一直在全球范围寻找先进技术,一直在进行并购,汉能管这个叫全球技术整合。只要是需要的技术,我们就会买下来,即使技术一时不成熟,我们也会继续做针对性研发。

       汉能在全球有7个研发中心,其中4个在国外,有1500人在做研发。在美国硅谷和德国,汉能都有300人的研发团队。这种技术整合有很多好处。比如汉能买了美国和德国的技术,可能会发现,美国技术存在的某些问题德国解决了,德国技术存在的某些问题美国解决了。这样,汉能在技术上的问题就更少。

       近几年,汉能在全球筛选了700家公司,选择其中5家并购。汉能认为,如果把5家公司都并购了,全球的薄膜行业会在5到10年之内无战事,中国人就可以领先5到10年。《中国领先一把》的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个想法。

“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是我们的理想”

       有专家认为无论新能源怎么发展,在我们看得见的时代里,煤炭仍然是老大,至少30年内不会变。李河君觉得,专家们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听听一线企业家的意见。实际上,听得见炮声、看得见硝烟的人的意见很重要,也更有可操作性。

       汉能预计到2035年,全球的清洁能源要替代传统一次性能源利用总量的一半。太阳能的应用会是一个爆炸式增长,就像今天的网络技术一样。建水电站,花了10年才做到了300万千瓦,而做太阳能只花了8个月就达到了这个水平。这个速度是很惊人的。

       人们往往会高估一两年之间的变化,低估5年、10年以上的变化。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现在有多大?目前太阳能的增长速度是多少?其实一算就出来了。当某个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会随之而来。我认为这种变化就在眼前,甚至正在发生。

       特斯拉汽车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计划未来几年内,在全美建立太阳能充电站。李河君的分析更乐观。马斯克在每个地方建充电站想法是好的,但一部汽车充一次电要6个小时,一座充电站能充几部车呢?只有让每部汽车都有充电桩,实现移动充电,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清洁能源汽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地方充电,假如把车从北京市区开到怀柔的山里,那怎么回来?未来的薄膜光伏产品只要把转化率提升上去,把薄膜贴在汽车车顶、后备箱、发动机车盖上,汽车自己就是充电桩,晒几个小时就能跑,还可以储存电能。比如,你今天开车跑了30公里,剩下的电能可以攒到明天。

       面对晶硅行业的双反寒冬,汉能能带领整个行业吗?李河君从不奢望带动晶硅行业。薄膜发电虽然好,但规模目前还上不来。现在国家给光伏补贴的目的是培养竞争力,最终达到整个行业不再需要补贴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能将领导薄膜发电往前走。

       汉能有18条司训。其中一条是因祖国强大而强大。国运则我运,国家没运我们都没运。汉能再怎么发展,如果不背靠国家,也没有希望。

       汉能发展了,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一句话——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好友

264

积分

devin 发表于 2015-3-12 14:57:06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3年就攒了1000万的启动资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