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光伏测试网 测试新闻 光伏新闻 查看正文

【深度】青海海东光伏产业发展及启示

2017-7-26 14:33| 发布者: 千离| 查看: 9367|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报告

摘要: 在西北多个地区退化或废弃牧草地阳坡上发展光伏发电,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还能缓解气候变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土地使用效率,实现生态保护和光伏发电共赢。 西北地区应优化光伏发电布局 1.光伏产业有望成为西北 ...
       在西北多个地区退化或废弃牧草地阳坡上发展光伏发电,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还能缓解气候变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土地使用效率,实现生态保护和光伏发电共赢。

       西北地区应优化光伏发电布局

       1.光伏产业有望成为西北部地区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光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定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中国能源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产业。西北地区光伏资源丰富,大型光伏并网容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3/4。西北多数地区工农业发展滞后、经济资源贫乏、增收渠道少。虽然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间歇性,因而充沛的光伏资源有望成为地方扶贫主渠道。由于水电受低温影响大、风能不稳定性高,造成西北部这些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反而缺电频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可以实现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稳定用电以保障落后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西北地区健康发展。

       2.全国光伏发电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截至2015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7%,已居全球第一。特别是西北地区光伏资源禀赋优异,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均居前列。然而,中国光伏发电占比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的1/10,不及欧洲的1/50;与此同时,“弃光”现象也十分严重。2015年,全国弃光电量约46.5亿千瓦时,全部集中在以上四省,平均弃光率为12.6%,甘肃、新疆尤为严重,弃光率分别高达31%、26%,弃光电量占总量的近90%。

       “弃光”现象反映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快速扩张的产能受到消纳能力、电网建设、外送通道容量等制约,尚未实现与消费需求的有机衔接,局部产能过剩与总体供给不足并存。总体来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光伏资源禀赋和生产力的逆向分布格局有关。西北地区光伏发电条件优越,却远离负荷中心,又难以实现就近消纳。更重要的是,光伏发电规模增长过快、与电网接入规划衔接不够、项目布局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协调等实际问题,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矛盾,成为导致弃光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3.优化西北部地区光电发展刻不容缓。第一,西北地区发电空间严重不足与屋顶质量差和空地少密切相关。西北地区人少且多游牧,房屋数量少,经济落后导致房屋质量难以满足光伏发展的需要;另外,西北地区发展光伏的空地少与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及土地政策有关。中国耕地占比约10%-13%,林地和草地占比约50%左右,但优质草地仅占10%左右。西北是中国重要的林地和牧草地资源储备地区,大量土地质量差且利用率低。而根据相关政策,发展光伏应主要使用未利用地,林草地转建设用地审批非常困难;且禁止在林地和牧草地上同时建设光伏项目,要求确保尽量不毁坏原有林草植被。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光伏资源丰富的地方未利用地极少甚至没有,而大量性质为林草地的土地已荒废甚至寸草不生。如果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土地资源和光伏资源将被大量浪费。西北地区大面积林地和牧草地由于缺少水分已处于退化或荒废状态,如果在这类土地上建设光伏项目,不仅能保持这些废弃地的生态质量不下降,还可以实现废弃土地的充分利用。如果能进一步改良生态环境,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共赢,将是对土地综合利用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第二,自身消纳能力差和电网建设滞后是西北地区弃光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用电量低,自身对电能的消耗能力弱;另一方面,虽然西部地区充足的光伏资源禀赋及优厚的国家扶持政策吸引了诸多发电企业,但是电网规划及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发电建设与电网建设严重脱节。客观上说,虽然加快特高压建设对西北部经济社会发展及全国能源转型非常重要,应尽早规划布局,但无论其规划、审批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完成。如果能尽快在西北部地区高电能消纳地加大光伏建设,实现就地消纳,不仅能突破电网建设滞后的障碍,也能及时解决严重弃光现象,促进当地及周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西北部电能高消纳地大都经济较发达、人口多、未利用地少。在造成这些地区发电空间不足的原因中,屋顶质量和数量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游牧生活方式等因素扭转难度较大。但是,一些地区林草地相对占比较高,存在大量的荒废或退化的牧草地或林地,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可以成为短期内扭转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应该在西北部地区尝试合理突破用地限制,合理利用废荒的林地或牧草地发展光伏发电,促进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推动区域内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探索一条“光伏+生态”共赢的发展之路。

       青海海东发展光伏的重要意义

       1.促进电能本土化消纳,构建光伏产业链。青海地区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海东地区也潜力巨大。这主要归因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第一,海东地区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达到2708-3636小时,全年辐射量约为6200MJ/m2,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第二,并网条件具有优势。目前,海东具有750千瓦变电站2座,330千瓦变电站4座,330输电线路23条,共1053.5公里,110千瓦变电站40座,公网110千瓦线路41条,线路长度774.6公里,35千瓦公网线路38条,线路长度443.78公里,并网优势明显。但是,青海地区光伏项目主要集中在海西、海南、海北等偏远地区,在具有巨大资源优势且消纳潜力更强的海东地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发展,以致于目前青海必须通过远距离高压线路将电能输送至西宁、海东等负荷中心;而受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电网结构相对简单以及稳定性要求强等因素制约,远距离输电能力严重受限。如果海东能大力发展光伏本土化则可以明显改善该现象。

       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看,发展光伏发电必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能有效改善目前光伏配套产品远距离运输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光伏产业链的本地化还将滋生大批制造企业,提高海东地区的电能消纳能力,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海东属于兰西城市群,是青海的主要经济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必将打破传统行政区域间隔,实现跨省经济联合,增加区域内电量需求,扩大清洁电能的消纳潜力。由于光伏远距离输电损耗比煤电还大,就近消纳效益更高,像海东这类清洁能源丰富且并网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就近为自身及城市群等负荷中心提供大量清洁绿色电能。

       2.推动光伏扶贫政策落实,实现地区脱贫。目前,全国贫困县592个,西部占据375个,为重点扶贫地区。而海东全区6个县中有5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个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73.8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4%,是青海省贫困山区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虽然海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缺乏、工商业发展弱、农产品发展环境差、农民依靠农产品及其他方式增收困难、扶贫渠道少,但该地区日照条件好,具有发展光伏的资源优势,光伏发电有望成为精准扶贫脱贫的主渠道。目前,青海光伏扶贫试点建设光伏电站共15万千瓦,海区分配6万千瓦。由于光伏电站投资额高,成本回收期长,技术水平要求高,青海根据本地情况,探索采用村企共建模式。即国家安排光伏资源,贫困村安排建设用地,企业负责投资。但由于青海贫困地区住房条件差,大部分地区电能消纳能力弱,采用屋顶分布式发电条件有限,经济效益差,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如果能拓宽利用荒山荒坡、草场阳坡废弃空地规模化发展光伏的空间,海东地区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将十分巨大。
12下一页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