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17日,三月的暖阳映照大地,吐绿的垂柳透着春的气息。在行业“寒冬”中猫腰强身7年的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传出喜讯: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顺利试生产,成本控制在了每吨8万元左右,综合能耗降至70千瓦时左右。 “目前我们正全力冲刺满负荷生产。”永祥公司董事长冯德志告诉记者,“顺利达产后,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将突破12000吨,可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不仅仅是产量上去了,7年时间,先后进行四次技改,综合能耗由最初的每公斤180千瓦时至200千瓦时,降到了现在的每公斤70千瓦时左右,成本控制在了每吨8万元左右,终于跑赢了目前每吨12万多元的市价。”冯德志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我们总算是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视点:地处“西部硅谷”的永祥多晶硅可谓命运多舛。“四次技改”后,现如今已经将成本控制在了每吨8万元,也算是度过寒冬迎来春天。正应了冯德志的那句:技术创新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这也许也是晶硅行业共同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