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1、经济性分析   1.1 年发电量的计算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年发电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年发电量,kW·h;   Hc:太阳能年辐射量,kW·IVmz;   H:标准太阳福射强度,kW/m;   P:装机容量,kW;   C:光伏组的倾斜系数,取值范围介于1.05~1.15;   η: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介于72%一75%。   为了加快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对该发电方法实行了发电补贴政策,也就是对发电系统自用剩余上网电量进行收购,收购价格参照本地燃煤机组的标杆上网电价。   1.2 用户的年售电收入计算   影响用户年售电收入A的主要因素有:本地标杆上网电价,(kW·h);国家给予的补贴额度Po,元/(kW·h);国家制定的三档阶梯电价,P1、P2、P3;还有在阶梯电价范围内的自用电量Q1、Q2、Q3。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计算本地年售电收入的时将本地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即可。   1.3 用户每年的净收益计算   在计算出用户每年的售电收入后,去掉因发电系统维护所造成的相关费用后,即得出用户每年的售电净收入。   1.4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理论上的投资回收期可以这样计算:回收期=投资金额÷每年的净收益金额。当然这里面的数值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有相应的变化,得到的数值也会有所不同。   光伏发电装置分为商用和民用两类,但是其收益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对用户经济性的影响主要是各地标杆上网电价、年利用时间、各地的补贴政策、各地不同的阶梯电价等。对于发电系统投资成本的收回期,一般在5一l1年,投资价值非常高,尤其是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采用该发电装置将会为用户带来巨大收益,而且也会大大缩短投资成本收回的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