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17时47分,由西双版纳恒鼎新能源发现有限公司(恒鼎)投资建设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农业结合光伏电站顺利带电成功,标志着本电站顺利投产。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院)完成本项目的前期项目选址的所有前期工作及项目实施阶段的EPC。
一、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厂址从2014年7月起经多次现场踏勘、场址遴选后确定。 2014年10月底完成项目预可研工作,随即配合勐海县发改局完成项目上报,并于2014年11月20日完成《投资项目备案证》(西发改能源备案(2014)001号); 2015年3月底完成可研工作,随即开展项目的各项支持性文件; 2015年4月进入2015年云南省光伏电站开发控制性指标,云南院与恒鼎2015年4月底完成EPC合同,并同时进场施工。2015年7月底完成项目50MWp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 2015年9月8日云南省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出具本项目的《接入系统方案的意见》,10月初完成《升压站初步设计》,11底完成《升压站初步设计》审查。
二、“农业+光伏”
项目场址原种植作物主要为:台地普洱茶、咖啡、甘蔗。本场址前后反复进行了四次踏勘,2014年9月24日第四次踏勘,发现现场的农户临时棚屋。与安装的光伏组件类似,从茶农获得如下信息:
茶农主要观点如下: 1)场址内原茶叶因所处海拔较低,毛茶的价格约15元/斤; 2)其认为本临时棚屋附近的茶叶的阳光部分遮挡,与其他部分的茶叶有差异。 3)当我们提出:我们不破坏其原有茶树的情况下,在其茶园内均建设类似棚屋的东西后,他表示欢迎。 4)光伏组件最低处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茶叶的采摘高度:1.2m。
后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沟通,其意见与茶农的观点基本一致: 1)安装光伏组件后,所形成的光照条件能更有效的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同时,提供适宜于茶树生长所需的较佳环境。 2)加装光伏组件后,在茶叶上面形成漫射光照,加上阴阳结合,使茶叶氨酚比提高,可形成“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醇厚持久,滋味鲜爽甘甜”的品质。 3)对紫外线基本隔绝的特点,可在光伏组件下方营造对于昆虫来说相对昏暗的环境,达到物理驱虫的目的。
针对上述研究,最终确定本项目场址,并完成光伏支架安装形式进行确定。
三、“农业+光伏”施工特点
在项目施工阶段,为贯彻“农业+光伏”的设计理念:尽量少破坏原有农作物,少占土地。 1)土建人员现场逐地块踏勘、现场绘制光伏方阵区总图。 2)通过现场反馈,电缆通道根据场地特点合理选择直埋电缆沟、电缆桥架的电缆敷设方式。同一方阵出现“直埋电缆沟+电缆桥架”的混合敷设方式。 3)光伏支架基础打孔、浇筑阶段,采用小型机械打孔、砼车原距离浇筑、人工浇筑等方式,减少对原有农作物的扰动。 4)光伏支架、光伏组件的安装采用全人工的二次转运;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减少运输车辆、人员对原有农作物的破坏。
四、本项目的一些思考
1)项目从项目前期选址、设计、施工均由一个单位完成。其设计思路得到了完全贯彻;避免方案反复。虽然项目的实施的工期较短,但因上述原因,也避免了各方的扯皮、推诿现象。项目全阶段总承包是项目建设速度、质量、责任的保证。 2)“农业+光伏”对项目的实施方有较高要求。项目实施的全阶段的过程管控是对项目投资方、项目的EPC(实施方)的考验。云南在2015年发生多起因项目实施方的执行不力,导致部分已进入“控制性指标”的光伏电站,指标作废的现象;或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土地、农作物破坏严重的情况发生。 3)“农业+光伏”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一些优势需要通过涉及多行业专家的多年研究才能显现。“农业+光伏”的涉及各方需要耐心观察各类电站的实际效果。针对本项目,投资方也在尝试光伏方阵的多种农作物的种植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