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另一股争夺势力:巴蜀 比最早一批多晶硅拓荒者仅仅晚一年时间,四川一家公司的多晶硅建成投产,利润显现吸引了一批投资者的关注,资本市场闻风而动。 新光硅业,曾是"四川省一号工程"但进展缓慢,多晶硅的冶炼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直到后来我国引进俄罗斯稀有院和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共同承担涉及新光硅业的项目设计,以及川投集团的招商引资,引入新股东,新光硅业才最终获得发展。 2007年11月,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川投能源、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岷江水电等诸多上市公司均卷入其中,这几家公司带着各自的目的进入新能源,亦为后来的四川多晶硅企业集群埋下伏笔。 其中天威保变的介入,在当时被视为是为了给参股公司天威英利寻找稳定的上游供应商,另一方面兵装集团已经上马的光伏项目也进一步加大了其后续的原料需求预期,因此多晶硅原材料的争夺势在必行。 2007年,保定天威保变电气、四川省投资集团、四川岷江水利电力共同出资组建天威四川硅业,其在2008年-2014年的光伏产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晶硅的持续需求量滋养了这一批因势而起的四川多晶硅企业群,并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光伏制造版图中获得一席之地,表现为一句行话:江苏的太阳电池、河北的电池片及组件、江西的硅片、四川的多晶硅。四川省成为我国早期生产多晶硅的主要省份,聚集了新光硅业、乐电天威、天威硅业、东汽峨半、四川永祥、四川瑞能以及周边城市如重庆大全新能源、宜昌南玻等主要国内多晶硅生产厂商。
表2,2010西南地区主要多晶硅企业产能产量统计 这一地位在2010年达到顶峰,2010年11月末,笔者接到一家四川多晶硅制造公司关于“气荒引发多晶硅荒”的消息,前往四川进行多晶硅企业走访及调研。 由于西南地区天然气产量有限,加上管网瓶颈,天然气供应首保民用,其次保春耕,最后为工业用气,工业生产型(包括化工)企业的天然气供应量大幅减少。此决定一出直接导致所有四川境内,包括重庆以及四川周边等西南地区多晶硅企业的产量在整个冬天减少一半,使国内多晶硅迎来最难产冬季,四川多晶硅生产在当时影响了整个中国多晶硅的采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