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蔡浩表示认同上述系统集成专家的看法。据他介绍,目前市场上多数的太阳跟踪系统,无论是平单轴还是双轴跟踪,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出现问题最多就是传统的螺纹推杆技术带来的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系统精度和发电量。 对此,蔡浩的解决办法,则是技术创新。 中信博技术总监程继高介绍说,“跟踪系统主要解决的就是稳定和精度问题。我们通过对现有产品结构的创新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通过多点支撑方式,改变了以往悬臂方式中控制系统的支撑力量过重的问题。” 程继高认为,此前市场上的平单轴跟踪技术,控制系统不仅要推动支架跟踪太阳,还要承担着支撑支架重力的作用,因此在刮大风的情况下,其跟踪精度以及稳定性都要受到很大影响。而中信博的平单轴跟踪系统改为多点支撑的结构,不仅很好地分解了跟踪支架系统在运动中的重力支撑问题,而且大幅提高了跟踪时的系统稳定性。 在程继高看来,跟踪系统在技术方面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因为太阳跟踪技术在其他领域早已非常成熟。“跟踪系统的研发难题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成本和经济性问题,即如何能保证在最低的成本下实现所要达到的功能。”专业技术出身的程继高认为。 中信博的平单轴跟踪系统,同样在成本降低方面做出了努力。据蔡浩介绍,其平单轴跟踪系统相比此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减少了对于钢材的使用,成本方面也相应得到了降低,目前已越来越接近固定支架的成本。“就钢材的价格而言,其降低空间已经有限,中信博努力的方向,是通过对系统结构的创新设计来降低综合成本。” 精准地跟踪太阳 在蔡浩看来,光伏发电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除了电池技术的突破外,跟踪系统至少可以为此贡献两点力量,一是优化系统结构并综合降低系统成本,二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发电模组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精确跟踪太阳,使得系统发电量获得提升。 正是基于如此的认识,在中信博固定支架已经满产的情况下,蔡浩决定投建新的厂房上马平单轴跟踪系统和双轴跟踪系统。目前,其平单轴跟踪支架系统和双轴跟踪支架系统,已成为中信博光伏支架系列产品中的亮点。 “固定支架行业的门槛比较低,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全行业的三角债,造成很多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不愿意投入,于是陷入恶性循环。”蔡浩表示,以前大家对光伏系统支架及跟踪系统重视不足,是因为市场对于系统质量和发电量的要求不高,而随着政策的改变,发电量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显性的问题。 由此,蔡浩希望在把已有的固定支架业务做精做强基础之上,用平单轴跟踪系统逐渐替代和帮助光伏电站投资者增强投资收益。 同时,蔡浩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针对高倍聚光光伏系统的双轴跟踪系统。据程继高透露,中信博的双轴跟踪系统获得了业内极高的评价,并已与数家业内知名的聚光光伏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高倍聚光光伏系统的推广难题,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越来越取决于跟踪系统技术。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目前九成以上搞聚光光伏的人都对市场上的双轴跟踪系统失去了信心,主要原因是此前应用失败的教训太多,其次则是成本和所带来的发电量效率不成正比。 跟踪系统,正在成为高倍聚光能否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不管是平板跟踪还是高倍聚光跟踪,我们的双涡轮涡杆驱动系统都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其驱动结构和网架支撑结构的设计更为合理,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各项技术指标也要远远强于此前的螺纹推杆技术。”蔡浩表示,中信博要做的绝对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要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跟踪系统绝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蔡浩看来,一套合格的跟踪系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跟踪精度和系统稳定性,其次是25年的使用寿命保证,再次则是成本的经济性,最后还有生产、安装的方便性。只有四者的完美结合,这样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蔡浩举例中信博推出的最新一代双轴跟踪系统来说,整个系统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其在跟踪精度方面、整个支架的稳定性方面,都有不少创新的技术存在。“这不仅仅是一个双轴跟踪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精确追踪太阳的系统解决方案。”蔡浩强调。 不过,跟踪系统能否被市场认可,还是要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也就是说,跟踪系统所增加的成本,与其提高的发电量能否相互匹配。但类似客观数据的获得,还需要更多运用以及时间。 中信博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方面的努力,无疑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能够加快这种跟踪支架产品推广的途径,则是在政府部门扶持项目中将跟踪系统列入主要采购部件名单,这有助于加速其规模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