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1.2 测量原理 图2 共聚焦的原理:A 聚焦;B 散焦 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物镜在样品上聚焦。光在样品表面发生反射,沿原路径返回光源。返回光被单向透镜偏转 90 度,在针孔表面上集中。激光显微镜根据到达光接收元件的反射光的强度,检测样品是否定位在焦点位置。这种光学系统叫做“共聚焦光学系统”,这种检测原理叫做“共聚焦原理”。 激光源发射的光束穿过X-Y扫描光学系统和覆盖在样品表面的光栅。但由于它通常采用点光源,观测视场内的区域分成多个1024×768(像素)点。通过X-Y扫描光学系统对样品进行扫描,光接收元件检测来自每个点的反射光。在Z轴方向驱动物镜,重复扫描过程,在每个点的Z轴位置上获得反射光强度。系统假设Z轴焦点位置位于反射光强度最大的地方,然后记录高度信息和反射光强度。在Z轴方向上累计聚焦位置信息,得到一副全聚焦图像。 2.样品测量 2.1 原始硅片的测量 不同于半导体的晶圆,对于表面亚纳米(Ra:0.01~0.8μm)级别的微观粗糙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当前对于太阳能级原始硅片表面形貌的测量,更多的是关注微米尺度的形貌[2],判定表面机械损伤层的类型、是否存在切割线痕或往复痕及其规格特征。 图3 砂浆悬浮液切割太阳能级硅片表面2D和3D形貌 图3给出了现在主流技术--砂浆悬浮液多线切割生产的硅片,硅片表面呈现疏松的机械损伤层(MDL,Mechanical damage layer)。近年来,金刚线(DW,Diamond Wire)切割技术,以更高的切削效率和环境友好优势,作为前者的替代技术,正在不断扩大推广范围,但是其加工后的硅片表面完全呈现截然不同的形貌,如图4所示。早期开发DW相关技术过程中,A. Bidiville等人就用SEM特意对比过两种方式切割的硅片表面形貌差异[3]。在原始硅片表面形貌测量方面,LSCM同样有着毫不逊色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