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一、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201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加速增长,光伏主要产品价格下滑趋势得到遏制,龙头企业纷纷扭亏为盈,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逐步回暖。篇幅所限,以下仅就多晶硅、电池组件、应用市场等三个环节做一简单叙述。 1、多晶硅方面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约38.7万吨,在开工产能或有效产能方面,我国以14.4万吨的产能居全球第一,美国以近7.6万吨的产能位居第二,韩国以5.7万吨的产能位居第三,德国和日本约为5.2和2.56万吨。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24.6万吨,与2012年的23.5万吨相比,增长5.1%,其中由于电子级多晶硅需求趋向平稳,每年需求量在2.5万吨左右,2013年电子级多晶硅产量约为2.6万吨,增量主要集中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其中,我国和韩国主要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日本主要供应电子级多晶硅,美国和德国则兼而有之。 在各主要生产国中,2013年中国以8.4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以5.9万吨位居第二,接下来的德国、韩国和日本产量分别为4.6、4.1和1.3万吨,与2012年相比,受多晶硅“双反”调查影响,美国和韩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德国和日本则快步跟进。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业集中度趋高。全球前十家多晶硅企业总产能达到近27.8万吨,产量达到21.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7.7%。我国江苏中能以5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德国Wacker公司以4.6万吨的产量位居次席,接下来韩国OCI、美国Hemlock和美国REC公司分别以3.6万吨、3.3万吨和2万吨位居三到五位。号称“四大金刚”的前四家多晶硅企业产能达到20.1万吨,约占全球有效产能的57%,产量达16.4万吨,约占据全球的66.7%,与2012年相比,集中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主要多晶硅企业的扩产仍在继续。 受益于下游市场骤然扩大,多晶硅产品价格企稳回升。受2013年全球光伏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上半年产多晶硅价格延续201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持续低迷,价格多在17~18美元/千克之间徘徊。至2013年中,中欧就光伏贸易纠纷达成和解,中国对美国、韩国的多晶硅“双反”调查结果出台,以及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下游市场开始逐步扩大,多晶硅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上升至20美元/千克。受此影响,在产的企业开始提高产能利用率,停产的多晶硅企业也开始复产。 2、电池/组件方面 2013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超过63GW。2013年全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产量40.3GW,与2012年的37.5GW相比增长7.5%,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比例约为3:1。近几年太阳能电池总体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但发展趋向于平缓。从产量分布来看,中国大陆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中国台湾地区依托于自身强劲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再加上此次美国“双反”的有利因素,产量同比增长55%,达到8.5GW,位居全球第二;东南亚地区凭借Sunpower、REC和Q-cells等全球知名企业,产量达到近2.4GW;日本产量约1.7GW;韩国产量约1.5GW;欧美国家电池片产量则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已逐渐退出电池片生产领域,如德国肖特太阳能、博世太阳能等。 在产业集中度方面,全球主要十家企业电池片产能达到20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3.3%,产量约达到16.3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7%。这十家企业中大陆地区拥有5席,台湾地区拥有3席,韩国和美国各占一席。 组件方面,全球产能达到65GW以上。产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达到41.4GW,同比增长11.3%,增速是上年的两倍。其中晶体硅电池组件37.7GW,同比增长约9%,薄膜电池产量约为3.6GW,同比降低3%,聚光电池组件约为230MW,同比增长105%。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依然是最大生产国,产量达到27.1GW,主要以晶体硅电池为主(占比约为99%)。欧洲则以3.8GW的产量位居第二(其中薄膜电池占比约为20%),日本以约3.5GW产量位居第三(其中晶体硅电池产量约为2.5GW、薄膜电池产量约为1GW),其中夏普和京瓷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十。接下来为东南亚地区,产量达到2.8GW;韩国的出货量达到1.7GW;美国出货量约为1GW。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产量也已达到或接近GW量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