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在如此杂乱无章的认证乱象下,下游的买家和业主心里也都明白,即使企业可以出具第三方知名机构的产品认证证书、报告、确认信,也不能保证自己买到的批量光伏产品就是合乎标准的。怎么办?有实力有条件的,就一次次的派人进行验厂、验货、监造,再抽样测试,有的还在技术合同中规定批量交货的光伏产品必须使用的关键材料部件的规格型号品牌;而没实力也不懂专业的客户,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最后,第三方的产品认证证书和报告,有的一点都起不到作用,有的就充其量只能做为招标或者下单的入围参考,而各认证机构,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业务增长,关心的是各企业到底可以贡献多少测试认证费,而对企业送样时的猫腻和批量生产时的乱象,他们是不关心的,因为他们认为,那都是企业自己的责任,与他们无关。由此可见,目前整个光伏行业的产品质量下滑、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其实是和这种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产品认证模式有很大关系。传统的产品认证模式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并不适合全球化,其在传统行业运行时就已漏洞百出,只不过现在遇上了高速发展的光伏行业,才把问题全盘暴露了出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对旧的产品认证模式进行创新,使其能适应今天的全球化制造。笔者认为,新的认证模式必须满足以下需求: 1、必须能满足买家的对批量产品的合规需求。传统认证模式下,企业获得的只是证明该企业某个型号产品合乎某种标准的证明,但这个产品在批量生产时是否合规,靠这张证书是无法证明的,买家还得去进行验厂验货抽检才能间接确认。而新模式运作时须能为买家提供可靠的批次合规证明,买家不必再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做“二次验证”。 2、新模式应着重于证明企业“合规管控的自主意愿和能力”,而不再着重于要求样品必须在哪个实验室进行检测。由于产品的设计、试制和批量生产都还是要靠企业来完成,所以企业是否愿意主动合规,是产品认证能否真正有效的关键。新的模式必须能通过严谨的评估指标,证明企业具备“合规管控的自主意愿和能力”,而企业的样品在哪里检测,检测是否真实有效,检测报告是否客观准确详细,这些应该由具备合规意愿的企业自己去选择检测实验室,而不是由认证机构指定。 3、对获证企业何时及怎样进行监督,要保持开放。换句话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某个企业进行合规监督,可以由获证企业同行、客户、供应商、市场监管机构等随时提出,并付费委托认证机构进行,而不是只由认证机构单方面来决定。这可以给那些有主动合规意愿的企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他们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委托认证机构对那些可能不合规的获证企业随时进行监督审查。同时,企业的客户也可以通过这种委托及时获得订购产品的批次合规信息。而传统模式下,监督审核都由认证机构来决定,结果不合规企业通过不合规的低价产品抢夺了合规企业的市场,最后合规企业被迫跟随或者退出,劣币驱逐了良币。 4、获证企业任何一个批次的合规产品之生产和质检记录,都可以随时被检查和追溯。传统产品认证模式下的审核,常常要求企业在审核时有获证产品生产,但全球化模式下,企业是依据订单来生产,而且可能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不同生产线。这样大多数的审核时是看不到认证产品生产的,就是看到了,也只能确认看到的那一部分产品,这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新模式下应要求企业随时可以提供任何一个批次的合规产品之生产及质检记录供查验,如果没有这些记录,就不能证明那一批次的产品是合规的。 5、新模式下,产品的销售包装上应有 “合规编码”供相关机构定位和追溯检查。无论是买家,还是市场监管机构或者认证机构,都可以通过这个合规编码来查询,本批次的产品的合规情况和监督情况。确保关心这批产品合规情况的利益相关方能及时获得其关心的信息。这个编码,比“认证标志”更重要,实际上消费者越来越不关心认证标志,而市场监管机构和买家则越来越关心批量产品合规情况的可追溯可定位性。所以,“合规编码”将提供很大的便利,而且可以和最新的移动互联网相结合。 好,今天先介绍到这里。下一节,将会介绍新认证模式的架构和组成部分。欢迎认证行业的同仁对我提出的方向给予批评和赐教。 作者简介: 史宏伟:在产品认证行业已经从业15年,长期工作在认证与审核的第一线。最近几年一直在光伏产品领域。联系邮箱:cesafe@gmail.com 联系电话:13709616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