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第九届钙钛矿与叠层电池(长三角)产业化论坛; 第九届钙钛矿与叠层电池(长三角)产业化论坛
光伏测试网 测试技术 光伏技术 查看正文

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

2014-12-24 15:23| 发布者: echo| 查看: 4797| 评论: 0|原作者: 丁明,王伟胜|来自: 中国光伏测试网

摘要: 摘要:人类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和环境恶化的焦虑,使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对电力系统深层次的影响正在凸显 ...
       3.4  提升光伏消纳的源网协调技术  
       随着光伏渗透率逐渐增大,光伏逆变器的动态性能对于电网的安全变得愈加重要。针对并网逆变器的源网协调技术已开展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虚拟同步机”、“友好型电源”等理念,并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技术进行了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79-80]。光伏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技术,是保障大规模光伏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81-82],其中,低电压快速检测与锁相[83-85]、低穿过程中电压和电流控制方法和故障后的功率快速恢复等控制技术[86-92],是光伏发电低电压穿越研究的热点。在光伏并网国标[93]从有功频率、无功电压、低电压穿越、电能质量、紧急无功支撑能力等若干方面对光伏准入提出了要求之后,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风光等新能源与常规电源打捆接入及外送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主要格局。风光新能源与常规电源电气距离较近,交互耦合的表现将影响到电网的安全。风光间歇性电源与常规电源从出力外特性、电源本体、控制性能以及保护配置等都有较大差别,常规电源如何适应风光规模化接入、与其和谐相处,或者大胆设想可能捆绑形成一种性能更优的“等效电源”,以兼容各自的优势。文献[48,94-96]分别提出了考虑电压约束、稳定约束、调峰和风光互补特性的并网光伏电站极限容量分析方法。  
       为解决光伏大规模接入后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利用风、光的互补特性以及通过储能技术平抑功率波动也是一种可能的技术选择。文 献[97-100]分别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风光储的优化配比技术;文献[101-103]提出了联合发电系统站端的控制策略。  
       3.5  提升光伏消纳的精细化光伏预测技术  
       对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进行精细化预测,把光伏发电容量纳入电网的调度计划和实时调度运行是保证电网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研究:一是以太阳能资源的预测为基础,进而预测光伏发电功率;二是利用天气预报数据直接对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德国提出一种基于卫星云图预测地区太阳辐照强度的方法:首先建立地区的净空辐照度模型,然后通过对连续多帧卫星云图的处理建立云团运动的矢量域方程,进而预测未来的云指数,并对净空辐照度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地区的辐照度预测值,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预测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目前该方法对于单个光伏电站日前发电预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36%,而将德国所有光伏电站作为一个整体统计,其均方根误差降低至13%[104-105]。日本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并利用不同类型神经网络混合的方式进行集合预报,该方法的日前功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在 22%左右[1061-107]。在国内,主流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方法和物理方法。统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实测气象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光伏电站有功功率等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内在的关系进而建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如BP神经网络[108-109]、支持向量机[110-111]等;物理方法主要根据光伏电池板,逆变器等多种设备的特性,得到光伏电站发电功率与数值天气预报的物理关系,进而对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进行预测[112]。一般来说,统计方法的预测误差在9%~25%,物理方法的预测误差在10%~30%。  
       3.6  提升光伏消纳的有功无功控制技术  
       大规模光伏并入电网后,其出力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电网有功、无功运行控制的难度,需在分析大规模光伏接入对电网运行控制影响基础上,结合光伏电站和调度主站的建设现状,设计适应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有功频率控制和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架构;研究制定光伏数据采集通信机制,提出适应电网多种控制需求的光伏有功/无功控制模式及控制性能评估方法,以此建立横向集成光伏信息采集与监视、光伏有功/无功控制功能,纵向贯穿调度端和厂站端的光伏综合控制系统;将光伏发电纳入大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和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实现调度主站对光伏电站的有功、无功闭环控制,提升大规模光伏接入后的频率、电压质量以及发电经济性,其中,光伏电站实时信息的上传下达是解决调度控制问题的基础 [113] 。  
       在无功功率控制方面,光伏逆变器普遍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文献[114]等提出了将无功功率补偿与光伏并网发电相结合的控制方案,使光伏发电在发有功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无功;另一个研究热点是无功控制与谐波抑制的统一控制技术研究,文献[115-118]提出了同时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无功及谐波补偿统一控制技术。  
       在有功功率控制方面,光伏发电可以通过增加储能或偏离最大功率点等方法实现有功功率控制。文献[31]提出了通过光伏发电有功和无功的附加控制,增加系统的阻尼,抑制电网功率振荡的方法;文献[113]提出了适应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有功控制系统架构和设计思路,实现了调度主站对光伏电站的有功闭环控制;文献[119]提出利用附加电压和频率分量的光伏逆变器控制系统使光伏电站具备有功和无功调节能力,以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文   献[120]提出了光伏并网运行功率的直接控制方法,实现光伏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统一控制,以改善电网供电质量;文献[121]引入蓄电池储能系统实现对光伏发电功率削峰填谷功能。 
       3.7  下一步研究重点及建议  
       1)研究新型输电技术输送光伏等波动性能源的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研究新型输电技术适应光伏波动的运行技术;研究新型输电技术输送光伏的优化布局等规划技术。  
       2)研究适应大规模光伏的输电系统网架结构优化技术、网架优化原则和方法;研究适应大规模光伏集中接入的送端电源结构和布局优化技术;研究考虑动态性能的光伏置信容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光伏发电容量优化规划和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3)研究适应大规模分散式接入的智能配电网规划技术,包括系统结构优化方法、光伏电站布点、容量优化以及微网模式的设计等;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后的电能质量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智能配电网背景下接纳分散式光伏的有功、无功控制技术。  
       4)研究将大规模光伏纳入、含多时间尺度的广域有功频率控制技术;研究规模化光伏接入的分层分区、多级协调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设计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有功频率、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框架及功能;着重研究高压交直流集中外送波动性光伏的有功、无功控制技术。  
       5)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后的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大规模光伏集中接入高压交直流外送的广域协调安控技术;研究大规模光伏分散式接入后提升供电效果的辅助决策技术。  
       4  结论  
       本文从大规模光伏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大规模光伏接入对系统动态和稳态特性的影响、大规模光伏外送及消纳的关键技术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作者的思考,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重点及建议供参考。仍有一些内容如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安全监控、鼓励光伏发展和消纳的政策法规等限于篇幅无法纳入,但值得继续讨论。 
       参考文献 
        [1]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等.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 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2):101-107.
123456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