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光伏测试网 测试交流 行业研讨 查看正文

光伏"闯入者"们:谁能成为行业中流砥柱?

2016-5-17 22:18| 发布者: 阳阳| 查看: 19207| 评论: 0|来自: 《能源》

摘要: 因其相对分散的特点,光伏被认为是产业外资本进军能源界的最佳切入点。而这些闯入光伏界的跨界资本最终能够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么?  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和资本开始涌进这一产业 ...
       因其相对分散的特点,光伏被认为是产业外资本进军能源界的最佳切入点。而这些闯入光伏界的跨界资本最终能够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么?

  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和资本开始涌进这一产业。这群打法各异的新玩家们,能够成为光伏行业未来的“中流砥柱”么?

  2016年3月,一张号称内部流出的阿里能源云的战略布局图在能源圈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配合着“阿里能源云计划,要全面攻占能源入口”这样夸张的标题,一时之间,大家对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全面进军能源行业,既激动又紧张。

  尽管后来阿里辟谣,大家发现这只是阿里云的老总在第二届中国能源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展示的PPT。但是,这并没有降低大家对阿里,或者说阿里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巨头公司们全面涉足能源行业的关注热度。

  事实上,阿里在能源行业的行动已经开始。在新能源领域,阿里方面已经先后与太阳能光伏公司阳光电源、联合光伏、东润环能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智慧光伏电站、能源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合作。另外,在电网领域、石油领域,阿里也在寻找合作伙伴,推介其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服务。

  可以看到,阿里在能源目前的进展更多的集中在光伏发电领域。而光伏因其相对分散性的特点,也被认为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进军能源的最佳切入点。

  这已经不是光伏行业第一次要去面对行业外巨头企业了。2013年,华为推出逆变器产品。如今,不到三年的时间,华为已经成为了逆变器出货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身为跨界投资者的华为和阿里,因为其企业自身的明星光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它们选取的切入点,也将光伏行业的产业链在无形之中逐渐扩大。

  从尚德电力和赛维LDK这两个明星公司所代表的光伏行业,到今天涵盖了硅料、组件、EPC建设、电站、系统服务等一系列产业环节的光伏行业,产业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开始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们出货量、排名开始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下游终端——电站市场的兴起,全新的市场开始萌发、孕育并快速增长。

  伴随着全新市场的出现,市场争夺也随之而来。加上行业门槛较低、收益稳定、利润可观,很多非光伏行业的跨界企业和资本也都雄心勃勃。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和光伏自身更为分散的特性,天然的也吸引了互联网行业的目光。

  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是当下光伏行业不可逆的潮流。“光伏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各界玩家开始陆续进入。”能源金融专家郭剑寒对《能源》杂志记者说,“未来还会有更多类型、不同偏好的企业进入光伏行业。”

  这些“非专业选手”都是如何进入光伏行业的?产业主体的多元化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结局?这些跨界资本最终能够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么?

  诱人的电站?

  跨界资本首先瞄准的是电站。

  虽然华为在2013年就推出逆变器产品,但是其大规模进入行业视野还是2014和2015年。只有郑建明,才算是最早闯入行业视野的跨界投资者。

  “2013年是中国光伏资产价格最低的时候。郑建明这个时候进入光伏,是真正的聪明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红炜对郑建明有着极高的评价。

  尽管重金并购尚德,但是郑建明更多的布局是在光伏电站。顺风清洁能源(以下简称顺风)也成为了中国光伏电站主要持有企业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顺风2015年光伏电站持有量为1.78GW。

  郑建明并不是唯一瞄准了光伏电站市场的跨界投资者。一直以“黑马”姿态示人的联合光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光伏)以及相似点颇多的江山控股有限公司(江山控股),都是从并购光伏电站入手的跨界投资者。

  为什么跨界资本纷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电站成为切入点?除了上游制造业已经基本饱和之外,电站的特殊性也是吸引各类资本的根本原因。

  “最早大规模的建设光伏电站,是上游企业出于转移自身制造业产能的需要。”郭剑寒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但是跨界资本的进入,尤其是上市公司,看中的一定是光伏电站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这也是光伏电站和上游制造业的一大根本性不同。光伏电站属于发电市场,在并网和发电小时数确定的情况下,每年的收益是相对固定的。“光伏电站是确定性收益市场。”红炜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光伏电站寿命25年,那在这25年里,发电小时数没有大的波动,收益就基本稳定。”

  对此,郭剑寒也从金融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看法。“很多金融产品和实体产业的收益率都在下滑,这个时候能够持有像光伏电站这样长期稳定较高收益的资产,具有很大的资产配置意义。”

  看起来,光伏电站似乎拥有了能够吸引资本的一切优点。但事实是,目前光伏电站市场最缺的就是资金。

  “我们总是要跟别人解释,光伏电站和上游制造商不一样。”江山控股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廉锐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到。

  现在光伏行业已经涵盖了上下游的多个环节,但是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还是平时行业的讨论,总是以光伏行业一言以蔽之。这在无形之中给电站业主的融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国内的金融机构被前几年光伏制造业的糟糕局面影响了,一听光伏就害怕,不敢投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电站运营企业高层对《能源》杂志记者这样抱怨。

  不过,金融界的人士对此看法可能并不是十分认同。“金融资本是最趋利的,如果光伏电站资产真的像企业说的那么优质,不会存在这么大的融资难题。”一位银行内部从事光伏融资的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融资难从侧面反映出光伏电站自身存在不小的盈利风险。”

  在组件成本、建设成本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金融成本决定了光伏电站成本的高低。而光伏电站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成本微小的百分比差异,都可能会放大成巨额的建设成本。光伏电站单一的盈利模式,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电站的盈利风险。“理论上一年的光照时间有2000多小时,最终可能只有1800度。加上限电,每年能发电的时间所剩无几。”

  除了融资和限电,补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电站开发商:国家补贴迟迟不到位,地方补贴又高低差异巨大。窘迫的现金流成为各家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还原了光伏电站“神化”和现实的两面之后,我们也对这些光伏“闯入者”们最初的动机和战略判断更加好奇。在他们迥然不同的成败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偶然和必然?
123下一页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