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光伏测试网 测试技术 光伏材料 查看正文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分子取向对电荷产生及光伏性能的影响 ...

2017-2-20 11:06| 发布者: Kristy| 查看: 3181| 评论: 0|来自: 材料学

摘要: 众所周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分为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大部分的材料学家都致力于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结合器件与形貌的优化、界面的调控,现如今光电转换效率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近几年,非富勒烯受体 ...
       众所周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分为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大部分的材料学家都致力于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结合器件与形貌的优化、界面的调控,现如今光电转换效率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近几年,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博得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中的聚合物受体材料,除了价格低、能级容易调节、吸收较宽且较红这些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典型特点外,还具有机械性能较好的优势。

       在传统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face-on的排列由于具有较高的电荷迁移率,因此能够有利于提高厚膜器件的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而且还可以减少光生激子在分离时的复合。但是,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分子的取向与电池性能的关系还没有研究透彻,在不改变其形貌的情况下控制结晶的取向非常困难。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Hae Jung Son和华盛顿大学Alex K.-Y. Jen(点击查看介绍)等人合作,合成了一系列的无规共聚物以及聚合物P2T、PDTT,系统研究聚合物给体的结晶取向对光伏机理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对比富勒烯太阳能电池以及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对给受体界面处的电荷产生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Effect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Donor Polymers on Charge Generation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in Bulk Heterojunction All-Polymer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16, DOI: 10.1002/aenm.201601365)

图1. PC71BM与集中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图片来源:Adv. Energy Mater.

       如图2a所示,溶液中,随着三并噻吩数目增加,出现了红移。原因有两个:(1)刚性变大;(2)三并噻吩比二连噻吩的供电子性更强。


图2. 几个聚合物在溶液及薄膜的吸收,a)溶液中;b)薄膜中。图片来源:Adv. Energy Mater.


表一 器件参数表


       可以发现,对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不同材料差别较大的是短路电流,为了分析其差别的原因,作者进行了紫外吸收测试以及透射电镜测试,发现其差别并不大。

              从图3c与3d可以看出,几个聚合物根据face-on结晶取向的比例进行排比为:PR2 > PR3 ≥ PDTT > PR1 > P2T.。从3g与3i、3k与3i图中,可以看出聚合物链方向的堆积距离与π-π堆积距离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图3. GIXD图积分曲线:c,d) 纯聚合物薄膜; g,h) 聚合物:PC71BM;k,l) 聚合物:PNDI。图片来源:Adv. Energy Mater.


       图4a可以清晰的看出,对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短路电流的数值随着face-on的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对于富勒烯的太阳能电池却没有这样的性质。

图4. a) 聚合物:PC71BM  b) 聚合物:PNDI共混膜的EQE(最大吸收峰处的)以及短路电流与face-on比例的对应关系图。图片来源:Adv. Energy Mater.

       作者之后测试了不同系列的迁移率,而且发现迁移率的数值对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EQE的变化影响非常小。给受体界面处的激子解离与电荷传输也会受到结晶取向的影响。给受体界面处的电荷传输利用荧光来测试,发现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荧光猝灭效率随着face-on的比例增大而增大,但是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却变化很小。同理,作者还通过测试饱和光电流与光生电流之间的关系测试了face-on比例变化下的激子解离概率,同样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激子解离随着face-on的比例增大而增大。


图5. 随着face-on取向比例增大对应的a)荧光猝灭效率示意图 b)激子解离概率示意图 (红色为富勒烯太阳能电池,蓝色为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图片来源:Adv. Energy Mater.


       总之,作者发现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face-on的比例直接影响到了给受体界面处其激子的解离、电荷的传输等,这最终会影响到EQE以及短路电流,而且face-on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无规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调节,这为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除了无规共聚物之外的其他非富勒烯受体是否适合这个规律呢?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